尔时,元始天尊昔于大罗天上广化天宫,会诸天仙众,说十极解脱五无间罪。是时,会中有一真人名曰左玄,长跪道前,上白天尊:何名十极、五无间罪?
于是,天尊说偈赞曰:
无极满空界,众生未曾闻。我会诸仙众,广演解脱门。停酸地狱苦,今悟天仙人。歌谣从空下,日月耀琼台。闻仙解脱语,真仙大喜悦。即便随仙人,供给于所须。采薪及菓蓏,随时供给与。情存妙法众,勤心无懈倦。普为诸众生,勤修于大法。愿保为已身,及以五谷药。故为大国王,所求护此法。遂致得成仙,今故为汝说。
尔时,天尊告诸仙众:吾今为汝说此妙法,无量众生皆得解脱。实时,诸天仙众悉以散花末味、上妙宝香、旃檀沉水、卧具衣服、璎珞幢幡、宝盖伎乐、空歌颂礼,供养七宝瑶台,十方仙圣,无量众生,皈依仙道。
是时元始天尊而说偈言:
我为天主,惟住天界,在无为中,尚为法来。诸人云何,不勤为法。今法幽玄,故来至此。为坐诸仙,以神通力,如清浄地,莲华装严。其宝树下,诸璚瑶台。身出妙香,徧诸天界。众生如熏,喜不自胜,譬如大风,吹小树枝。以是方便,令流行法。告诸大仙:我隐空后,谁能护持,读说斯经?今于尊前,自说誓愿,其左玄真,虽久隐空,而狮子吼;元始天尊,以大誓愿,所集化身,当知此意,及与我身。所集化身。当知此意,诸真子等,谁能护法,则为供养。我与左玄,共行妙法;此之右玄,游于十方。为是经故,亦复供养,诸来化仙,妆严光饰。诸世界中,若说此经,则为见存,名诸仙化,及诸仙众。
于是会中诸善男子,各听思惟:此为难事,宜发大愿。诸为经典,数无鞅众,虽说此等,未足为难;若接须弥掷于他方,亦未为难;若以足指,动诸仙界,远掷他国,亦未为难;若立有顶为众演说,于恶世中,能说此经,是则为难。假使有人手持虚空而以游行,亦未为难;于我归天,若自书持,若使人书,是则为难。若以大地置足甲上,升于梵天,亦未为难;诸仙化后,于恶世中暂读此经,是则为难。诸仙化后,若持此经为一人说,是则为难。若持八万四千法藏,三十六部尊经,为人演说,令诸听者神通自在,虽能如是,亦未为难;诸仙化后,听受此经,问其义趣,是则为难。若人说法,令千万亿无鞅无数,亦未为难;诸仙化后,若能奉持如斯经典,是则为难。我作仙道,无鞅数国,从始至今,广说诸经,而于其中,此经第一。若人受持,是则踊跃,即随仙人,共给所须,采菓汲水,摘蓏拾薪,修设斋食,乃至已身而为床坐,身心无倦。于时奉持经于千岁,为求法故,精勤给事,令无所乏。
尔时,大道而说偈言:
我为法故,身为仆使,曾无倦心。今得仙故,神通自然,诱谕群迷,莫作恶因,果报皆至。
时有仙女名曰金童,于众会前白诸天众:人间善恶,皆随心造。地狱畜生、胎卵湿化,所报因缘,若得成仙,即离三途。度脱群迷,无鞅数众,皆来集会,俱说是经。
譬如有人,修于善果,善业咸臻。若作恶道,业因自现:或作骆驼,负重之苦;或作蟒蛇,积毒之苦;或作鱼鳖,漂沦之苦;或作飞禽,罗网之苦;或作猪狗,污贱之苦;或作驴骡,偿债之苦;或作牛畜,布种之苦;或作贱类仙身。诸善男子,于我化后,谨能受持,读诵此经,今对道前,自说誓言。此经难持,若暂持者,我则欢喜,诸仙亦然。如是之人,天道所叹,是则勇猛,是名修真。行慈之行,则为疾得诸仙道果。能于来世持念此经,是真神仙,住淳善地,大道所化,能解其义。是诸天人,其间之眼,于恐畏世,能虽为说,一切诸仙,皆应供养。
尔时,诸仙大道及诸仙众,吾于往时,求法华经,即心无倦,于诸天中,常持大道,求其逍遥,心不退散。
时有仙人来白我言:我有大乘名曰妙法莲华经,若不遗我,当为宣说。诸仙大道闻言欢喜,轻毁之苦,乃至一切诸苦,皆从所报,种种因缘无有差殊。
是时,大道即说偈曰:
所作业因在,非为十种多,报来如风疾,劝莫向中过。
尔时,阿斯仙人劝令我故,得无碍慧;示我愿故,使之一切群迷众生,断其贪爱,除其烦恼。邪淫妄语、恶口两舌、嗔嫉憎怒、毁辱杀生、诽谤骂詈、偷盗欺凌、谋恨奸诈,积成愆尤十不善法。常行如是,地狱如箭,天堂莫近,众生之苦,无有出轮。从迷至永,常沉苦海,与我天众,无由得视。碧落天外,琼台紫府,流金沙地,绝虑之所。
尔时,天尊端严自立,眉放白光,口出异香,说逍遥之语。五云碧落,谈妙法莲华经。时诸天仙众得闻是经,从无量劫曾遇仙道。今正是时,无忧无恼,自在快乐,祥云缭绕,一时来迎。咸皆欢喜,奉辞而退。
尔时,元始天尊集会天仙及诸化仙,从无鞅世界而来,各礼天尊,于一面坐。时有左玄真人,上白天尊曰:惟愿天尊大慈,愍我等故,说斯妙经。今乃化仙皆来集会,时久行者,愿得天尊慈悲所谕。
是时,天尊告诸天尊众、诸天仙众:我成道以来,未闻斯经,上得逍遥。今汝听受,愿超我故。即说偈曰:
我当化度,救彼三途,一切诸仙,尽成道故。千万亿夕,住虚空所,化出琼台,碧落云衢,天歌自然,鸾鸣凤舞;化出异香,云间结舆,游遶世界,停地狱苦。无忧无恼,如饮甘露。大道所生,神仙扶助。令使解脱,邪心顿悟,免被轮回,永绝三途。行平等心,我惟济苦,六根常净,千邪当去;无碍智慧,长生自布,道垂远喻,众生亲负。于解脱时,达神仙路,清浄快乐,行慈法雨,救众生病,恒歌妙语。
尔时,元始天尊白诸天众,说海空之义,使无鞅数众,神通自然。我说黄庭,左玄当我;我说幽玄,右玄解我;我说无为,尹喜为侣;我说长生,齐天命住,散落人间,为大慈父。我有妙经,能令众生得超九品。
是时,天尊以偈赞曰:
或有诸仙子,住于深洞中,修心炼丹药,以求大道玄。或有诸仙子,处如尘世界,化现无碍惠,以求大道玄。或有诸仙子,现行染妙法,救于众生者,以求大道玄。或有诸仙子,坐于东海隅,千万余年中,以求大道玄。或有诸仙子,多闻智过人,强识于文字,以求大道玄。或有诸仙子,休粮服松栢,弹琴氷心火,以求大道玄。或有诸仙子,持剑于荒郊,降伏十种魔,以求大道玄。或有诸仙子,符禁咒术功,除殃遣鬼魔,以求大道玄。或有诸仙子,海上驾青鸾,度运归仙道,以求大道玄。或有诸仙子,持经念洞章,救彼凡夫者,以求大道玄。
是时,元始天尊说偈赞已,于是会中,有无极天尊,我闻斯经,九玄七祖咸升天宫,何况一切受苦众生,岂不超然?乃有五无间无鞅之苦,如赫日消霜,咸使盲聋,便获聪明;咸使贫穷,便获富贵;咸使颠狂,便获真性;咸使下贫,便获高迁;咸使重病,便获痊瘥;咸使喑哑,便获能言;咸使目盲,便获光明;咸使蹇足,便获能行;咸使孕妇,便获身轻;咸使淫欲,便获离淫;咸使愚痴,便获离痴;咸使瞋恚,便获离瞋;咸使五浊,便获男形;咸使死尸,便获生成;咸使精邪,便获远奔;咸使虚耗,便获丰足;咸使贼盗,便获慈悲;咸使饥馑,便获饱满;咸使火灾,便获息焰;咸使水灾,便获平陆。
是时,天尊告诸天仙众:我昔求于大道,时有五方人来,各说空界,异口同音。我指大道,声振十方,鬼神皆惊。又闻上界,往昔天人所说大道,变现无穷。乃有众生求其大道,我当助道,速得成就。尔时,大众动,自然音乐于空中来迎,能修道果,无复憎爱、愚痴骄慢、多嗔恚怒、轻触邪淫、妄言恶口;行无碍惠,济贫救苦。
时有长寿真人上白天尊言:愿我早成大道。尔时天尊为我说法,从生以来未闻斯经,以得清净。今愿天尊重为我说,共化大地一切众生,莫历三途。或有众生斗秤诳妄,或有众生污慢三宝,或有众生常行偷盗,人间暗毒,或有众生杀生害命,或有众生行种种不善之法,即当舍邪归正。然后僊行,惠达圣前,碧落天上,自然快乐,常闻天鼓,音乐谣歌,悉无暂停,天人接引。时复朝礼,永离三途,长游天界,身任解脱,助其道法,使千万岁。一切会中诸天圣众,作礼而退。
尔时,元始天尊白诸天众:从昔以来,未闻无上经典,大千人伦,我道德逍遥,快乐自然。乃往古时,有一童子游戏诸国,多诸智惠,世艺无双。或入山林,或居城邑,与人仆使,常无懈怠。更生欢喜,常复仙歌,无嗔无怒。又复寻游到一小国,遇一高山,四顾云霞,绿水横流。尔时,童子乃止此山,朝飡松栢,暮宿岩谷,日往月来,常诵妙经。时有白鹤从空而下,童子与鹤成伴。又经数百年间,天童玉女从空来迎,当会元君,成道归正。是时,童子无悭贪嫉妬五毒之心;又复成仙,下游世界,除妖毒之精,救度人民,除其疾病,常行如是。尔时仙子,即我身也。
复告天众:我观下界人民,不修十善道,我当化度,未成仙道,在世界中不免轮回,如旸艳,如水聚,如葩蕉,如石火化人,如风中烛,如蕉谷芽,如梦幻影,如石火久住,如电光常照,如烦恼形。今正是时,诸仙成道,更自思惟,玉女金童,遥空驾羽,三山来去;璚台紫府,碧落空歌,日月光中,常游杳冥。无极九品上卿真人,无极上品流霞真人,无极妙品左玄真人。与我同生,常居天界,共谈下方。恶业众生,不修妙法,终无解脱。
尔时,元始天尊白诸天众:譬如大海容诸小海,无复盈溢。今诸天众化彼群迷,是时下方众生人民,勿生懈倦,日夜精勤,诵无量妙经千万亿遍,观心如空。更施妙术,现种种变化,身长万丈,头住于天,足履大海,兴云致雨,脚下出水,头上出火,头上出水,脚下出火。现如是神通,皆以教化。若人重病,自化良医;若人枷禁,自化解脱;若人在于崄路,自化人引;若人没于江湖,自化舟船;若人遇于鬼精之害,自化除魅。一切排空,飞龙走骑,散彩璚台,种种萧歌,能令天人闻之,地狱停酸,诸鬼之精,远藏他方。
尔时,会中有一妙行真人,即说偈曰:
重空天花满,即超法会来,是彼天人化,法雨润长空。鹤随丹殿舞,凤鸣隐洞前,一切灵空瑞,无鞅数以来。玉女金童侍,流霞耀紫虚,众歌碧落台,步虚元君勑。令救众生苦,时有下方闻,学道诸仙子,大誓集无为,持经深洞裹,学术古台中。现行世界外,未达妙经玄。不免会元君,演说微妙语。闻道逍遥品,黄庭共所宣。雨蒙干地药,渐渐长馨香,一闻真妙道,永不值轮回。或大小枝苗,群草百般条,一切诸仙子,共超苦趣玄。能令九幽罪,化作上天仙,一切诸烦恼,悉令众真灵。
尔时,元始天尊说下方一切众生之病,虔请道士于家,洁饰宅宇,建设坛席,严持香烛,异果名花,如法供养,转此妙经一卷二卷,乃至七卷,即当病愈,无复烦恼,自然清凉快乐,无量苦难永除。或咒水洒病人身,即得清凉。人或命终,即以谕言,令得病人,心生舍爱。应以所用之物,须令师尊恭对三宝前,高声唱言,即当命施,令得病人,无常如梦,免受酸楚,如地狱之报。此人先世布施,分文全收,乃至追修,无非严洁,生信敬心,不以轻慢三宝圣真。一切虚空出家之道,心生欢喜,功德全收,分明后世。地狱畜生因心所作,千变万化,或作化生,或作胎卵,受生受业,随其功德一分不及,二分、乃至百千万倍,皆不能及,如是转多福报,随故受生受业,受皆如是。
尔时,妙行真人上白天尊曰:我当劝化一切众生,速得成仙。即说偈曰:
赞诸上妙经,百宝庄纹彩,施诸名菓花,伎乐洞章歌。持旛复围遶,与多供养心,严持异宝珍,无非献尊像。舍弃所受用,却成解脱心,福德超自然,如花妙胜忻。千圣作此教,万虑亦忘寻,诸来天仙众,总持妙法经。为言思爱乐,众生业未尽,业尽福还轻,永断轮回报。仙乐自和鸣,迎归九台中,共说长生乐,苦恼永无侵。碧落真妙歌,仙花共其上,妙乐世间稀,时复到瑶池。烟霞深远邃,寂寞莫陵溪,秋风熏夜月,绿竹翠紫扉。此时心修彻,无复更轮回,道路分明在,尘世人自迷。长游天界外,又得朝元君。
尔时,元始天尊欲往诸天,为诸天人说无极妙法莲华经。会中有一真人名曰流霞,上白天尊曰:我从往昔以来,久乃成道,未闻斯经。今乃元君说此妙经,心生欢喜,昼夜思惟,颇有众生多受苦恼,不闻妙经,何名妙法。我当告诸天众,共劝众生修善男女,各令传徧,乃至一卷七卷及千万卷,其福无量无数,乃有功德。我当流布,无令忘失。卉木丛林,大海山岳,尚有枯竭,而此功德,无有限量,无有休息,随劫更生。为度众生,不入幽冥。
尔时,天尊欢喜:善哉,善哉。乃有如是千万亿岁,无复烦恼。
实时,诸天仙众各礼谢太上,欢喜涌跃,恭敬赞叹,稽首而退。各于一面,受教奉行。
尔时,元始天尊说:往古时,诸仙下化,诸魔鬼神徧满天下,食噉人民,聚集秽污,徧满山川。诸仙修炼皆被所恼,腥膻气盛,遂告诸天:百千圣众,久修十善,咸有神通,为吾剪除天下鬼魔,免食人民。
尔时,会中有一真人,名曰太乙,稽首白言:今正是时,久有此意,未曾上白天尊。愿赐无碍斩邪之剑,无为之水,剪妖神咒。
于是,天尊即说咒曰:
我持无碍咒,百鬼尽消磨,远化他方外,个个脑门破,如粉碎砂石。莫恼诸仙子,莫食诸众生,闻吾一咒语,速避远他方。海外无藏处,除非地狱间,永为业鬼精,不得闻妙经。元君勑下鬼,不得恼众生,如不依我教,头破作千分,永不闻妙经。
是时,诸鬼等即各现身,瞻礼真人:愿赐慈悲,愿听我语。我为诸鬼,所因非造。乃往古时,或为生人,多不信心,轻慢三宝,恣行贪欲;常行积恶,好杀众生,食肉噉血,欺慢十善;恶口两舌,诽谤圣真,轻辱尊像,偷窃供养,先尝众味,令堕鬼趣,经千劫中,未得轮回生于人道。今遇真人,受元君勑,我等观诸鬼神,舍无间业。愿告真人,为我等故,说此妙法莲华经,即随修仙学道,同入上真。惟愿真人上白元君。
尔时,元君勑诸鬼王:吾闻汝等造业,常在人间秽污仙坛,食噉腥膻。吾令真人剪除诸鬼,远藏他方。令诸鬼舍邪归正,随吾学道。得悟真人,见圣人位,习无碍惠,当度群迷,除伏恶魔,用神通力遶围天下,山林旷野,嵓谷深邃,灵坛宫观,护持诸仙、学道之子。汝等鬼王,既受吾勑,归神仙道,求学长生。
是时,元君以偈赞曰:
群魔归正道,降伏诸邪鬼,纵得长生乐,逍遥任自然。助道千万劫,恒居海上仙,夜朝华清殿,朝游五岳峯,袪邪过东海,收烟净世界。秉火耀虚灵,移山动小功,喷气浑洞谷,掩月到蓬宫。
是时,诸鬼王等,稽首长跪,上白天尊曰:我等自从为鬼以来,管制天下诸恶邪神,无令侵害人民,护诸童子。天众为我说法,名曰妙法莲华。夫学道修真之子,我当助教;如有天下人民所获染病,我当卫护。诸仙道士转此妙经,病者必得安痊快乐,魔鬼不敢来侵,恶邪远离,瘴气收威,毒药解散。我常助行如此经咒,勿使人民受诸苦恼,令得安稳,尽悟神仙,学其大道,达悟通玄。顶礼而退。
《妙法莲华经》简称《法华经》,共七卷二十八品,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,明示不分贫富贵贱、人人皆可成佛。全经虽是以《方便品》和《如来寿量品》为中心,但二十八的品目次第排列并不是杂乱无章,而是依照序、正、流通的三分法及声闻菩萨信解与行果之递进而循序演进的。
妙法莲华经译文
暂无简介
以下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:那时,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。与佛随行共处的有一万二千多名大和尚,他们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果位,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之漏已伏断无余,再也不会产生愚昧者日夜缠身的烦恼,已证涅槃、以涅槃为己利,三界如爱结、恚结、慢结、无明结、疑结、见结、取结、嫉结、悭结、无明、爱、取等结缚
今天我们有幸共同读诵、受持《妙法莲华经》。在地球上讲的佛经当中以《妙法莲华经》为最,在法界讲的《华严经》,可以说菩萨乘愿高于这部经,有金轮圣王之称;银轮圣王是《妙法莲华经》;铜轮圣王是《楞严经》。在佛经当中第一部讲的是《华严经》,佛家公认《华严经》是至宝,这部经是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以后,讲给法身大士听的,具体一点说
我们开始学习《妙法莲华经》。这部经的经本本来是应该人手一册都是有的,可是在库房里面没有翻出来,下次我们就可以找出来,每人拿一份经书。要有这个经书可以打开看,没有的话可以看投影。今天主要是了解一下《妙法莲华经》基本的、大概的概念。在座大家以前读诵过这部经的多不多?有没有?读颂过没有?肯定有人读诵过。甚至就是看过别的大德解释
西晋时蜀郡的沙门静生,出家后以苦行著称,做了蜀地的三贤寺主,诵读法华经。每当诵经时,常感动老虎前来倾听,等读完之后才走。又常常看见左右四个人侍候着他。年纪虽然衰老了,但更加努力精心读经书。一直到死。
今天我们有幸共同读诵、受持《妙法莲华经》。在地球上讲的佛经当中以《妙法莲华经》为最,在法界讲的《华严经》,可以说菩萨乘愿高于这部经,有金轮圣王之称;银轮圣王是《妙法莲华经》;铜轮圣王是《楞严经》。在佛经当中第一部讲的是《华严经》,佛家公认《华严经》是至宝,这部经是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以后,讲给法身大士听的。
大家以后每天诵《妙法莲华经》,诵的方法。诵和学,学——你下来还要用点时间去看看注解的书,平时要思维一下。那么诵呢,我个人给你们推荐一种方便,其实也是观音菩萨的方法了,就是说你诵经的时候,要一边诵一边听自己诵。这其实就是在开法会,好像有佛在给你讲法,你在听。事实上也可以说你是在转动《妙法莲华经》的法轮。《妙法莲华经》
妙法莲华经讲解
宗就是修行的宗要。如果修行人不知修行的宗要,又怎么能够体会到不思议的妙体呢?所以显体之后,必须就是要明宗。本经是以一乘因果为宗要。经中说:“大乘因者,诸法实相是,大乘果者,亦诸法实相是”这就是表因果同时。我们能发大菩提心,就是成佛之因,经中说:“发心究竟二不别”就是说,即发心时即成佛时,因必感果、果必酬因,即因即果、即
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部经,是佛教中最为重要,也是大家期盼已久的,就是《妙法莲华经》,简称为《法华经》。《法华经》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,素有经中之王之称。佛在《法华经》中盛赞此经说:“文殊师利,此《法华经》是诸如来第一之说,于诸说中最为甚深,末后赐与,如彼强力之王,久护明珠,今乃与之。文殊师利,此《法华经》
释僧衍是唐朝并州人。并州人到了七岁以上,都知道念佛,而且往生净土的人很多。僧衍持诵《法华经》,发愿往生西方净土。因为《法华经》“药王菩萨本事品”中说:“即往安乐世界”,所以他每天诵读一遍《法华经》,三年诵了一千遍。
妙法莲华经乃是万经之王于众经中最为其尊,是诸经中王,诸经法中最为第一。末学才疏学浅。愿意和大家一起研究学习这部亿万劫难遇的经王和大家一起学习……疏漏和不足之处大家见谅 本着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的原则……与大家共勉。
佛教里有开智的《楞严》,成佛的《法华》之说,《楞严》是因,《法华》为果。作为彰显佛陀果地威德的《妙法莲华经》,一个“妙”字既是在讲佛的奇妙,也是在讲众生心的奥妙。只是这个“妙”字,虽于一切众生份上本不增减,但三千年来如果没有师传,也就无从谈起。
中国的菩萨,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。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。但发现,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,普贤菩萨的感应就很多了。普贤菩萨是华严经的会主,法华经的最后一品中,普贤菩萨劝发,说听闻法华经是普贤菩萨加持的功德。如果有人修法华经,不小心忘记了,普贤菩萨
中国的菩萨,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。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。但发现,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,普贤菩萨的感应就很多了。普贤菩萨是华严经的会主,法华经的最后一品中,普贤菩萨劝发,说听闻法华经是普
《妙法莲华经》在佛教被誉为成佛的法华,因为佛在这里宣说的是真正成佛的一乘佛法,所谓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佛乘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,佛陀出兴于世的本怀就是要用大乘法来济度众生,令一切众生都成佛,
《法华经》融会三乘为一乘(佛乘),指导我们应以终究成佛为目标,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,明示不分贫富贵贱,人人皆可成佛,所以《法华经》也被誉为经中之王。《法华经》最大的特色是唯有一佛乘,方便说有
《妙法莲华经》,简称《法华经》,(梵语:& 2360;& 2342;& 2381;& 2343;& 2352;& 2381;& 2350;& 2346;& 2369;& 2339;& 2381;& 2337;& 2352;& 2368;& 2325;& 2360;& 2370;& 2340;& 2381;& 2352;,Saddharma
首先,对待病者要比对常人多一份耐心,尤其是精神类的患者,更需要以慈悲关爱。至于读经,可以读诵《地藏经》为其忏悔回向,愿佛力加持病者早日康复,身心远离痛苦!
有一天,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,只树给孤独园里说法,在场的有佛陀的常随弟子出家众一千两百五十人。这一千两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罗汉,德行高尚,为众人所熟知的。这些人包括了:长老舍利弗、摩诃目犍连、摩诃迦叶、摩诃迦旃延、摩诃俱希罗、离婆多、周利盘陀伽、难陀、阿难陀、罗候罗、乔梵波提、宾头卢颇罗堕、迦留陀夷、摩诃劫宾那、薄拘罗
《楞严经·卷四》这一卷,讲到了我们的世界、我们的色身是如何形成的,我们的六根又是如何蒙尘的,而我们又该怎样勘破这一切。其实开悟的点,不是高大全的,一定是一门深入的,等那扇门开了,里面的院子所有的门都出入自由了。
很多人学佛多年为何仍然不见功效?你身上的习气有得到修正吗?你的烦恼减少了吗?对于学佛人来说,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学法门,许多高僧大德都告诉我们,学佛要一门深入,只要功夫深,各种感应不求自来,若是信心不坚定,见异思迁,
《地藏经》里面存亡利益品,就是刚才是在我们自以为生存的时候,现在的实验是以为我们亡后的时候。这一段是不是存亡利益品呢?跟《地藏经》的存亡利益品一模一样的,利益存亡。
佛让罗睺罗撞了一声钟,就问阿难,你现在听到了没有?结果阿难跟这个在场的大众所有的人都说我们听到了。停了一会儿钟没有声音了以后,声音消失了佛就问他们说,你们现在有听到吗?结果阿难跟大众又说,现在都没有听到。这个时候,这个罗睺罗又撞了一声,佛又问他们说,你们听到了没有?阿难大众又言,听到了。
涅槃相对谁说的呢?对生死而言的,有生死就不得涅槃,得涅槃就脱离生死。所以涅槃叫做断德究竟,断的功德究竟圆满,断什么功德呢?断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,两种生死全部断掉,称之为佛的究竟无住大涅槃。
六根如果不解,循根把它伏得见这个本来的状态,不但外在的山河大地器世界,就算我们的根身也不得自在。外在不要说山河大地,就算我们的根身现在也是自在不了,走路也罢,吃饭也罢,睡觉也罢,看东西也罢,上网,读书,包括修行,信解行证的一系列,都是用我们没有解开的六根,依照它没解的状态来让它解。
在佛教里,《法华》是大乘圆教。佛陀一代时教,所谓「谈经三百馀会,说法四十九年」。有一首偈语说:「华严最初三七日,阿含十二方等八,二十二年般若谈,法华涅槃共八载。」佛陀最初说法,是在定中讲说《华严经》,有三七二十一天,这是大乘最高的境界,也就是所谓华严的境界。佛陀讲说《华严经》的时候,菩萨、二乘人都听得如聋若哑。所以,佛
守真常就是内伏,弃生灭就是脱黏,就是外在的这些生灭你先不要管了。这样不断地来回来回,守得多了以后你会出现一个什么状况?
赞助、流通、见闻、随喜者、及皆悉回向尽法界、虚空界一切众生,依佛菩萨威德力、弘法功德力,普愿消除一切罪障,福慧具足,常得安乐,无绪病苦。欲行恶法,皆悉不成。所修善业,皆速成就。关闭一切诸恶趣门,开示人生涅槃正路。家门清吉,身心安康,先亡祖妣,历劫怨亲,俱蒙佛慈,获本妙心。兵戈永息,礼让兴行,人民安乐,天下太平。四恩总报,三有齐资,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,生生世世永离恶道,离一切苦得究竟乐,得遇佛菩萨、正法、清净善知识,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,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。
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,若侵犯你的权益,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!